雞蛋的烹飪方法有很多種,其中煮雞蛋應該是最為常見的。
很多人都認為煮雞蛋操作簡單,但煮雞蛋的講究並不少,特別是關於時間的把握。
一方面,雞蛋煮太久會破壞其營養素。
雞蛋煮的時間太久,不僅會導致其中的B族維生素、維生素E等營養素被破壞,還會致使其中的脂肪酸、膽固醇發生氧化。
- 香港隱形眼鏡網: 批發零售各種日韓彩色隱形眼鏡 www.LENS.hk
- 風揚環保袋: 專業生產各種環保袋,尼龍袋,帆布袋 bag-factory.com.hk
- 我透過 Uber 賺取豐厚收入,我想你也有興趣參與其中。獲得詳細資訊
雞蛋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,如亞油酸、花生四烯酸和DHA等,本就容易被氧化,在加熱的過程中,隨著溫度上升,氧化反應的速率加快,氧化後的不飽和脂肪酸如同一位“良民”變為“妖魔”一樣,它們進入人體會增加自由基產生,甚至會破壞DHA和細胞結構等。
另一方面,雞蛋煮時間太短也存在安全隱患。若加熱不充分,不僅不能有效殺滅其中的沙門氏菌等有害菌,還不能破壞雞蛋的生物素結合蛋白等抗營養物質。
那麼,雞蛋煮成什麼樣最好呢?
一般來說,最好的狀態是:蛋清已經凝固,而蛋黃剛剛凝固,且質地軟嫩、顏色金黃。
蛋清、蛋黃凝固,說明此時中心溫度可達到70℃左右,沙門氏菌已被殺滅,抗營養物質也能被去除;
蛋黃剛微微凝固說明煮的時間不會過久,這時候營養物質的氧化程度相對較低。
以下是一個煮雞蛋的時間表,大家可以參考:
1.煮沸兩分鐘,此時的蛋黃扔呈橘紅色,剛開始有點膠黏感,未熟;
2.煮沸四分鐘,蛋黃呈明黃色,柔軟,中心仍未半固態,剛熟;
3.煮沸五分鐘,蛋黃仍未明黃色,中心呈凝脂狀,中等熟;
4.煮沸六分鐘,蛋黃中心固化,外周已經開始變幹,全熟;
5.煮沸超過七分鐘,蛋黃變硬,邊緣發灰,且時間越長越明顯。
最後,大家記得把雞蛋從鍋裡拿出來後要立即用涼水冷卻,否則殘餘的溫度會讓雞蛋繼續加熱而變老。